首页 > 户外 > 知识 > 部队野外帐篷用电吗,现在军队执行野外的任务还是使用电台发报吗有没有新式的通讯工

部队野外帐篷用电吗,现在军队执行野外的任务还是使用电台发报吗有没有新式的通讯工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7-22 23:53:53 编辑:户外旅行 手机版

1,现在军队执行野外的任务还是使用电台发报吗有没有新式的通讯工

电台发报还是有的,那是备用备用的备用。平时内部联系用军线、军网,在野外有无线电,微波散射,卫星等等,有的地方赶时髦用北斗。
有的

现在军队执行野外的任务还是使用电台发报吗有没有新式的通讯工

2,野外帐篷箱军队里用来单兵作战的

多功能野外帐篷箱
装包 把帐篷、睡袋、防潮垫各自竖着放进背包,自己的衣物塞到这些东西的缝隙里,再把吃的和其他杂物放在上面,常用的东西放在背包的侧兜里,比如手纸、手电、水壶等,注意:重的东西应放在背包上部,并且装包时不要将睡袋、防潮垫随便放在地上,以免弄脏或让昆虫爬入。

野外帐篷箱军队里用来单兵作战的

3,自游人户外便携营地灯超亮帐篷灯用什么电池

我们外出夜钓都是带电瓶,就是车上面那种,但你野营就不需要这种的了,买个小LED灯都行。
不一样,有一点差别,营地灯很大,一般都是室外用的,可以是电子的,也可以用油、气点火作为燃料的,而帐篷灯轻、小,多半都是电子的,不能用火作燃料的,是挂在帐篷里面用的。一般人不大多的话,没必要买营地灯,帐篷灯也意义不大,带一个ied的好的头灯最靠谱。

自游人户外便携营地灯超亮帐篷灯用什么电池

4,军人的帐篷里需要什么用品帐篷搭建

Daisy 美军C5沙漠风暴 防护骑行眼镜风镜 抗冲击风沙 黑鹰轻突击靴美军军靴战靴夏季战术靴轻便作战靴沙漠靴 包括一些急救装备:救生哨子:需要救援时鸣哨,提示自己的方位,吹肯定比喊省力。 应急手电:手动发电照明,用于照明。 ■医药包 医药包:包中包。有洗眼液、三角绷带、医用消毒绷带、医用手套、剪刀、口罩、基本药品、针线包……等20多件东西,医药急救包“包中包”,里面的东西可以供你自己做个外科小手术。有公司专门出售这种医药包,需要证书,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工具类 防水火柴:火柴头上有防水蜡封,防潮,塑胶盒包装,火柴柄也比一般的要粗长。另外,还有金属的防水火柴。 5米长绳:可以用来逃生、捆扎等多种用途,甚至可以捆在身上御寒。 劳动手套:不论哪种灾难,总有可能受困在狭小封闭的空间里,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自己动手挖吧。在日本,棉线手套的指部通常有耐磨的橡胶指垫。 扳手:这个就不用说了吧。 多用折叠工具刀:这个也不用多说。如今是不流行了,早些年头,不少男人还把工具刀、传呼机、玉佩等一堆玩意挂在腰上呢。 折叠铲:带柄,铁制,小小一把铲子,可以挖开希望之路。 逃命的时候,什么都不要了,但人和这个包无论如何也要带上。不少美国人在自己的汽车里都会存放一个急救包,里面放一些急救用品。 ■个人信息类 救生手册:主要教你怎么逃生,根据各自国情、地区的情况撰写。 信息纸:其实是一般的便条纸即可,上面写好个人信息,紧急情况下的联络人。 DVD教材:是教你怎么逃生的,比较形象,平常可以收看。 ■求援类 救生哨子:需要救援时鸣哨,提示自己的方位,吹肯定比喊省力。 应急手电:手动发电照明,用于照明。 ■医药包 医药包:包中包。有洗眼液、三角绷带、医用消毒绷带、医用手套、剪刀、口罩、基本药品、针线包……等20多件东西,医药急救包“包中包”,里面的东西可以供你自己做个外科小手术。有公司专门出售这种医药包,需要证书,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工具类 防水火柴:火柴头上有防水蜡封,防潮,塑胶盒包装,火柴柄也比一般的要粗长。另外,还有金属的防水火柴。 5米长绳:可以用来逃生、捆扎等多种用途,甚至可以捆在身上御寒。 劳动手套:不论哪种灾难,总有可能受困在狭小封闭的空间里,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自己动手挖吧。在日本,棉线手套的指部通常有耐磨的橡胶指垫。 扳手:这个就不用说了吧。 多用折叠工具刀:这个也不用多说。如今是不流行了,早些年头,不少男人还把工具刀、传呼机、玉佩等一堆玩意挂在腰上呢。 折叠铲:带柄,铁制,小小一把铲子,可以挖开希望之路。 逃命的时候,什么都不要了,但人和这个包无论如何也要带上。
没看懂什么意思?

5,搭野外帐篷注意事项

1、斜坡这里在登山走上升路线经常碰到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在斜坡上找到一块倾斜的平地还是有可能的(如果找不到参考第三、第四条),关键是晚上睡觉时睡袋与防潮垫磨擦力较小,人会向下滑动,在坡度较大时是没法入睡的。采用方法:a、两个人时搭建账篷选择在账篷下方有两棵挨得较近的树扎营,如果没有搬两颗大石头放在下方,把背包置于树或石头中间,这样晚上睡觉时头朝上,脚踩着底部的背包入睡,其实这样方法人是半站着入睡的,我一次在30度左右的山坡上扎营,4个小时后脚底就很难受了,左右脚交替睡了一晚。b、如果是一个人较好解决,选择扎营时账篷侧面靠着树或石头,把背包置于树或石头中间,这样人整体重量侧压在边上的背包上,晚上左右交替侧睡能保证较好的睡眠效果。2、账篷杆不在。这种可能性是账篷和账篷杆分开放,有时是没带,有时是带账篷队员和带账篷杆队员分散(去年我的几个朋友熬太穿时出现了这种情况),还有最多的就是账篷杆断裂损坏,碰到这种情况大家要明确一点,账篷杆其实是给几块布起支撑作用的杆子,如果你不是在雪山、大风天气里扎营,强度要求是不会很大的,因此在野外很较易找到替代用品,最好的是竹子,有韧性有强度,如果找不到,用刀削一个长细差不多的木枝,原则是找新枝别找老枝,找湿枝别找干枝,这样的枝有较大的韧性。补充的是看到另一个贴子介绍了野外防雷击的方法之一是把金属账篷杆树立插在离账篷十米左右的地方做避雷针用,显然此时要扎营只有用树枝代替账篷杆了。3,扎营地面积太小(当然是小于账篷底面积)或底部乱石太多无法清理。这种情况比较复杂,要根据当时的地理情况灵活运用。a,如果底部不平的话,又没有较厚的地垫容易扎坏账底,一般情况下可以找枯草或树叶铺到底部填平。b,如果扎营面积太小, 又无法清理,没办法,只有把账篷支开,什么地方平睡什么地方,关键是账篷底部不要悬空,避免压破底布。c,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一次是在山顶扎营,找来找去就找到一块平地,可气的中间有块大石突出来,用刀一挖,底下生根,没法,还得睡。显然若直接把账篷压在石上,悬空的布很容易被撕裂。采用方法是把账篷杆支撑账篷时尽量收紧,甚至可找几石头压着账篷杆,让其幅度弯得更大,这样的结果是账底的布没有撑开比较松,压在下面石头上后布不会崩得很紧。当时我和同伴睡时,石头搁在中间,都侧着身子睡,呵。当然如果弯曲度太大怕把账篷杆弯断的话,可以象上面一样用树枝代替。4,石缝、岩洞、乱石岗这种是在极度恶劣情况了,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地方扎营。那么我想问一句,账篷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好,第一当然是防雨,如果没有雨我们是否可以不用扎营,那么还有第二条,有一定保暖效果,好了,如果你睡袋能满足温度要求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扎营,就这样睡,当然有时还有小虫骚扰,不是很严重带是忍一下吧。如果天气状况也极度恶劣,呵,什么倒霉事都让你碰到了,只有用最后的绝招了! 首先内账把防潮垫和睡袋裹起来,当然里面的空间尽量留大点,把衣服或一些物品放在头顶位置,这样把头部位的布给支撑起来,便于呼吸,然后把外账盖在上面,好了,一个防雨、保暖、防虫的窝就搭建好了。上面几种情况我只是抛砖引玉,相信大家还有其它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每次出行尽量把计划做详细点,水源、扎营地以及团队的人数都要考虑清楚,把困难和意外想到前面,不要最后出现情况时开始慌乱。野外恶劣环境下扎营情况比较复杂,要根据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保证有质量较高的睡眠,为第二天的登山储备好体力。有足纵横一万里,将心上下五千年。登峰造极不应是人生的唯一目的,方向、过程或许更为重要....人生是感动的旅途,行走世界,探索人生

6,野外宿营要注意哪些事项

(1)选择适宜的宿营地。宿营地的选择,最重要的原则是:选择安全可靠的地点,其次是生活方便和能住得比较舒适。根据这个原则,必须注意:①不要在山崖下宿营。因为要防备山上有石头落下,若在冬天要防雪崩,春夏季节要防止突然下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和塌方。②不要选在山顶的开阔地。山顶的风大,不仅宿营很冷,而且一旦刮起大风,连帐篷也可能被掀掉。③不要在山谷底下宿营。山谷底下会聚集下沉的冷空气,潮气太重,不利于身体健康。④不宜选在靠河流、溪涧太近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蚊子多,而且要防止前来饮水的猛兽的侵扰;如果河和溪涧上游有水库,一旦放水,河流、溪涧暴涨,帐篷连人就有被淹的危险。⑤不要在大树下宿营,防止一旦天气变化,大树下最容易遭受雷电袭击。比较适宜的宿营地应选在离水源不太远且地势稍高些、干燥些的背风地带。(2)保持住宿环境清洁干燥。住宿的帐篷,要保持清洁干净,空气流通,鞋袜不要放进帐篷内,使帐篷内干燥、洁净、无异味;湿衣也不应带进帐篷,应在帐篷外牵一条绳,挂晾潮湿衣服和毛巾。白天离开帐篷时,若天气晴好,可将睡袋摊开,让太阳晒一晒。(3)注意安全防火、防水。①帐篷要固定结实,四周要用大石压牢。②防止虫子进入帐篷,应在四周撒一圈煤油。③防止下雨时被淹,要在四周挖一条排水沟。④帐篷内不可抽烟,帐篷内照明可用蜡烛,但要特别注意防火,若能用手电筒或头戴式头灯则更好。帐篷必须留人看守。晚上睡觉前,要检查一下是否已熄灭了所有各处的火苗。(4)保管好食物。野外宿营期间,保管好食品,是件很重要的工作。宿营期间,装食品的背包要关封严密,以防蚂蚁等小动物进去糟蹋。否则,野外旅游就不能继续进行下去。(5)处理好睡袋,保证睡眠时温暖舒适。在野外旅游期间,睡好觉特别重要。但要睡得好,保持睡觉时的温暖舒适是很关键的,睡袋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它只是一层隔热层,只能阻止身体热量散发出去。所以重要的是要有较好的方式给身体储存更多的热量,因此最好能在唾前吃些高热量的食物,然后活动一下身躯和四肢,将身体活动暖和之后再入睡。睡袋最好选自动充气式的,它的保暖原理是靠纤维及其间的孔洞里的空气层来阻止热量的传导、散发出去。所以睡袋从背包中取出后应摊开一会儿,让其中纤维利用弹性充分舒展蓬松开来,形成较厚的空气层。若能用手去拍打一会,也能促使它蓬松起来,达到较好的隔热效果。此外,平时要注意保持睡袋干燥,不使其受潮,否则会降低其保暖性能,晴天有太阳时,应将它摊开晒干,这样才能保证它保暖的良好性能,让人在野外旅游中得到充足的睡眠。
露营知识 宿营营地的选择及其建设是关系到全部人员休息的大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近水:扎营休息必须选择靠近水源地,如选择靠近溪流、湖潭、河流边。但也不能将营地扎在河滩上或是溪流边,一旦下暴雨或上游水库放水、山洪暴发等,就有生命危险。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发区。   ▲背风:在野外扎营应当考虑背风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滩上,应要选择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还有注意帐篷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向。背风不仅是考虑露营,更适用于用火。   ▲远崖:扎营时不能将营地扎在悬崖下面,一旦山上刮大风时,有可能将石头等物刮下,造成危险。   ▲近村:营地靠近村庄有什么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没有柴禾、蔬菜、粮食等情况时就更为重要。近村也是近路,方便队伍的行动、转移。   ▲背阴:如果是一个需要居住两天以上的营地,在好天气情况下是应该选择一处背阴的地方扎营,如在大树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阳,而不是夕照太阳。这样,如果在白天休息,帐篷里就不会太热太闷。   ▲防兽: 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药品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木灰,会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蝎、毒虫的侵扰。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电区,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那样是很容易招至雷击。   ▲建设营地:营地选择好后即要建设营地。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野外露营地,整个营地的建设就尤为重要,分以下一些步骤:      1平整场地:将已经选择好的帐篷区打扫干净,清除石块,矮灌木等各种易刺穿帐篷的任何东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   2场地分区:一个齐备的营地应分帐篷宿营区,用火区,就餐区,娱乐区,用水区(盥洗),卫生区等区域。用火区应在下风处,以防火星烧破帐篷。就餐区应就近用火区,以便烧饭做菜及就餐。活动及其娱乐区应就餐区的下风处,以防活动的灰尘污染餐具等物。卫生区同样应在活动区的下风处。用水区应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别上下两段,上段为食用饮水区,下段为生活用水区。   3建设帐篷露营区:如有数个帐篷组成的帐篷营地区,在布置帐篷时,应注意:帐篷门都向一个方向开、并排布置。帐篷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   4建设用火就餐区:就餐同用火一般在一块儿,烧饭的地方最好是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大家拾来的柴禾应当堆放在区外或上风处。就餐区最好有一块大家围坐的草地,“餐桌”可以用一块大平石,或者就在地上了。   5建设卫生区:卫生区即是解手方便的地方,如果只是住宿一晚,可以不必专门挖建茅坑,可以指定一下男女方便处即可。如果住宿天数在两天以上,即应当挖建,临时厕所应建在树木较密的地方,就不用拉围帘了。大家的大小便就应该在修建的卫生区里进行,而不应满山解,而大煞风景。   6建设娱乐区:娱乐区只要是场地平整即可,并清理场地里绊脚、碰头的东西,有时在玩一些游戏时应在一个划定的圈子里拉上保护绳,以免不注意发生意外事故。   ▲住宿农家及旅店:农家及一些乡村小镇的旅店,这种住宿农家及小旅店蛮有趣味,特别在一些偏僻的小地方,点油灯,睡竹板床,窗户是纸糊的,楼板的木头做的,走在上面,“嘎吱、嘎吱”的响。人生应当各种滋味都体验一下。住宿农家比住宿小店更有意思,不仅是最直接了解农村的方式,同时也是体验农村生活的重要方式。但要注意不要影响农家的正常生活,并且要主动做事。   ▲住宿溶洞:在我们云南各地常可见到各种形式山洞,旱洞、水洞、穿山洞等等,住宿溶洞是野外旅行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住宿溶洞是既安全,又方便,是温暖、避风避雨的好地方。应当注意通风、水情及不要住得太深,并且小心动物的袭扰。   ▲露天露宿:露宿是野外生活的一种锻炼和考验,是一种更为接近自然的体验。在没有雨水、大风、风雪及霜的天气,应当试试露宿的方式,不用支搭帐篷等任何遮挡物。露宿地选择一块大树下的平地,铺上塑料布、防潮垫,再放上睡袋,睡袋上可以再罩上一块塑料布,或者在其上方挂一张防雨布,露宿主要问题就是防露水及蚊虫对人的侵袭,因而可以在睡袋的头套处罩一层纱网,可防蚊虫,再连夜的烧烟火,燃烟可以减少霜降和露水。另一种露宿的方式就是用吊床,优点就是不会被地上的动物袭扰(如蛇等爬行动物),在一些潮湿地带很适合,用吊床同样要在睡袋下垫防潮垫,并在吊床上方挂一张防雨布。有一种吊床式帐篷即有防雨蓬,同时还有防蚊虫的纱帐,很适合丛林宿营。   ▲最后清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掩埋。

7,野外露宿最需要的是什么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你好! You are most welcomed in sharing the information about outing,,,,hehe 野外露宿,是蛮刺激的事情啦,,可惜我没有体验过。,不过,我的朋友们当中曾经做过吉普车越野的,听他们叨唠过的,由于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没有仔细听的, 下面这个是我从我的一个朋友的博客中copy 过来的,送给你啦,,,,,, 一、露营营地的选择: 宿营营地的选择及其建设是关系到全部人员休息的大问题,在营地的选择很讲究,以下是注意事项: 近水:露营休息离不开水,近是选择营地的第一要素。 因此,在选择营地时应选择靠近溪流、湖潭、河流边,以便取水。但也不能将营地扎在河滩上,有些河流上游有发电厂,在蓄水期间河滩宽、水流小,一旦放水时将涨满河滩,包括一些溪流,平时小,一旦下暴雨,都有可能发大水或山洪暴发,一定要注意防范这种问题,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发区。 背风:在野外扎营,不能不考虑背风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滩上,应要选择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还有注意帐篷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背风同时也是考虑用火安全与方便。 远崖:扎营时不能将营地扎在悬崖下面,这样很危险,一旦山上刮大风时,有可能将石头等物刮下,造成伤亡事故。 近村:营地靠近村庄有什么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没有柴禾、蔬菜、粮食等情况时就更为重要。近村的同时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方便队伍的行动和转移。 背阴:如果是一个需要居住两天以上的营地,在好天气情况下应当选择一处背阴的地方扎营,如在大树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阳,而不是夕照太阳。这样,如果在白天休息,帐篷里就不会太闷热。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电区,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那样很容易招至雷击。 建设营地 营地选择好后即要建设营地。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野外露营地,整个营地的建设就尤为重要,分以下一些步骤: 平整场地:将已经选择好的帐篷区打扫干净,清除石块,矮灌木等各种不平整、带刺、带尖物的任何东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如果是一块坡地,只有坡度不要大于10度一般都是可以作为露营地。 场地分区:一个齐备的营地应分帐篷宿营区,用火区,就餐区,娱乐区,用水区(盥洗),卫生区等区域。第一个先落实宿营地。用火区应谙路绱Γ嗬胝逝袂υ?0~15米以上,以防火星烧破帐篷。就餐区应就近用火区,以便烧饭做菜及就餐。活动及娱乐区应就餐区的下风处,以防活动的灰尘污染餐具等物,并距离帐篷区应在15~20米,以减少对早睡同伴的影响。卫生区应在宿营区的下风处,与就餐区、活动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用水区应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别上下两段,上段为食用饮水区,下段为生活用水区。 建设帐篷露营区:如有数顶帐篷组成的帐篷营地区,在布置帐篷时,应注意:第一,所有帐篷应是一个朝向,即帐篷门都向一个方向开、并排布置。二,帐篷之间应保持不少于1米的间距,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不系帐篷的抗风绳,以免绊倒人。三,必要时应设警戒线(沟),在山野露宿有可能会遇到威胁性的动物或者坏人的攻击,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可以在帐篷区外用石灰、焦油等刺激性物质围帐篷区画一道圈,这样可以防蛇等爬行动物的侵入。或者用电子报警系统等办法。 建设用火就餐区:就餐同用火一般在一块儿或是相近的地方,这个区域要与帐篷区有一定的距离,以防火星烧着帐篷。烧饭的地方最好是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拾来的柴禾应当堆放在区外或上风处。就餐区最好有一块大家围坐的草地,“餐桌”可以用一块大平石或者就在地上。“餐椅”同样用石块最好,或者席地而坐,由于地气对人体有害,故可以用各自的睡垫或气枕头代用一下,不要怕麻烦,至少要用雨衣或塑料布。多数就餐时间已经是天黑的时候了,应当考虑照明的位置,不论是用汽灯还是其他方式照明,灯具应当放在可以照射较大范围的位置,如将灯具吊在树上、放在石台上或者做一个灯架将其吊起来。 建设取水用水区:用水、取水一般都在水源处,盥洗用水与食用水应分开,如是流水,食用水应在上游处,盥洗生活用水在下游处。如是湖水即同样要分开地方,两种用水处应当距离10米以上。这种划分是出于卫生的需要。另外,取水要经过的河滩地带乱石灌木等物较多,没有小路可寻,故应当在白天的时候注意清理一下,不然晚上取水时就不方便了。 建设卫生区:卫生区即是队员们解手方便的地方,如果只是住宿一晚,可以不必专门挖建茅坑,可以指定一下男女方便处即可。如果队员人数多或者住宿天数在两天以上,即应当挖建茅坑,临时厕所应建在树木较密的地方,就不用拉围帘了。更要注意不能建在行人常经过的地方。如果附近的溪流多,可以将厕所建在溪流上,在小溪上塔两根大木头,要建平稳并有安全感,大家即可在上面大小便,并将大小便直接排入溪流中,不用耽心会污染河流,小量的粪便会被河流中的生物分解或被自然净化。如果已建了卫生区,大家的大小便就应该在修建的卫生区里进行,而不应满山排泄,而大煞风景。 建设娱乐区:娱乐区可以在就餐区,待就餐以后打扫出来即可,如果场地大,也可以单独划出一块地,只要场地平整即可,同时场地里绊脚、碰头(矮树)的东西要少,因而要进行一般性的清理,在玩一些游戏时应在一个划定的圈子里拉上保护绳,以免不注意发生意外事故。 二、野外气象小知识: 在户外旅行应当知道些气象的基本知识,本书在第七章中有些介绍,这里是针对野外露营进行介绍。一旦到了户外,就只有听天由命,我们只能认识自然,而不能左右自然。旅行中除了遇到雷雨、大风雪等情况应当停止、休息外,其他情况均可以继续行动。而在野外露营就需用多考虑一些气象问题: 防雨: 防雨是露营气象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判断当晚有可能下雨,应当对营地及帐篷进行必要的防雨处理,除选择好营地外,需要挖泄洪沟,加固帐篷并增强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帐篷外加盖防雨塑料布、雨衣等,将各种旅行用品放置在帐篷中等。防雨应在扎营前观察天气变化情况,经常外出旅行多观察多积累经验就会掌握是个大慨。 防风: 风向对应扎营比较重要,关系到帐篷门、炉灶口开向及营地各区域的整体布置问题。这须要了解一些地形气候知识,在大湖泊边扎营,其风向是早晚相反变化,白天,地面温度上升快,风向是向陆地刮;夜晚,地面温度下降快,风向向湖区刮。故应当将帐篷门背风开,而炉灶口应向风开。在炎热干燥的山区同样有相似的情况,白天,由于山谷(谷地)气温上升慢于山坡(山顶),呈上升气流,即谷地向上刮风,而夜晚则呈下降气流,风向谷地刮。故在山谷中扎营时应当事前考虑这种情况。研究风向及风力,对应户外运动比较重要,有条件的可以带上一个风向风力表,或根据下表查知风力,在记日记时不妨记录一天最大的风速。 附表(6-1) 风力等级简表 风速单位:米/秒 风力等级 风速 外 界 表 象 0级静风 0.0-0.2 烟柱直上,水面无波,树叶不动。 1级软风 0.3-1.5 弱而无力,烟随风去,树叶微动。 2级轻风 1.6-3.3 人有感觉,树有微响,旌旗始动。 3级微风 3.4-5.4 细枝摇动,旌旗风展,稻谷摇动。 4级和风 5.5-7.9 树枝弯动,灰尘四起,纸飘空中。 5级劲风 8.0-10.7 小树摇动,湖塘起波,庄稼起伏。 6级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撑伞难行,大树摇动。 7级疾风 13.9-17.1 迎风难行,全树摇动,大树弯枝。 8级大风 17.2-20.7 阻力甚大,小枝折断,江河浪猛。 9级烈风 20.8-24.4 吹坏烟囱,小屋受损,瓦片移动。 10级狂风 24.5-28.4 行人吹跑,逆风难行,树木刮倒。 11级暴风 28.5-32.6 破坏严重 12级飓风 32.7以上 摧毁极大 气温: 气温对应户外旅行同样重要,我们应当学会气温管理,即掌握在什么季节、什么地区的气温变化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的装备、服装配置。学会对气温及变化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直觉判断,这就要经常携带一个气温表,经常性的对照观察、体验。一日之中,一般在下午2点为当日最高气温,为其峰值;而夜里2点~3点是最低点。这一日之间的温差叫日较差,日较差的大小与地理纬度、地形、季节、天气状况等因素相关,一般说来,低纬度比高纬度地区、内陆比沿海地区、晴天比阴天、盆地比平原、荒漠比林地的日较差大。在森林中,由于森林的储存功能,日较差小,林中要比无林地气温低0.7~2.3℃,夏季低8~10℃,冬季低4~5℃,同时森林中的湿度也较大,故在森林中露营应当注意这一问题。 住宿溶洞 在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野外,常可见到各种形式的山洞,旱洞、水洞、穿山洞、复合洞等,住宿溶洞是野外旅行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我们的祖先就是从住宿溶洞开始了新的地面生活。可见住宿溶洞是安全、方便、温暖、避风避雨的好地方。住宿溶洞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通风:首先要察明该洞是否是通风的溶洞,而不是一个死洞。保持空气的流通很重要的,可以点一支香烟察该洞是否通风,只要烟向洞中或洞外单向的飘动即说明此洞是通风的。 浅住:洞多是比较深的,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最好将营地安排在距离洞口较近的地方,以方便撤营及转移。 水情:在确定一个溶洞可否住宿时,应先弄清此洞的水情,多数的溶洞都有流动的地下水在活动,有个别的地下水水情复杂,尤其在雨季就更应当注意,选择的住宿地应当干燥,上无滴水。 其他在溶洞住宿应当注意:不少的溶洞多有蝙蝠、燕子等动物栖息,因而入洞住宿最好少惊动它们,或者换一个洞。如果对洞穴探险没有经验应当在洞中少活动,单人活动应当禁止;在洞中住宿可以不用支搭帐篷,只需铺上各种睡具即可,如果有蚊虫可以烧烟驱赶。 露天宿营: 露宿是对我们野外生活的一种锻炼和考验,同时也是一种难得地生活体验。在没有雨水、大风、风雪及霜的天气,完全可以试试在露天下露宿的方式,不用支搭帐篷等任何遮挡物。露宿可以选择一块大树下,铺上塑料布、防潮垫,再放上睡袋,睡袋上可以再罩上一块塑料布,或者在睡具的上方简单的挂一张防雨布,露宿主要的问题就是防露水及蚊虫的侵袭,可以在睡袋的头套处罩一层纱网,以防蚊虫,或连夜的烧烟火,燃烟可以防止霜降,减少露水,在一些农村可以看到农民这样做为减少霜降。当然,雨季、冬天就不要露宿。另外,注意不要在水边、草木密集的地方露宿,那些地方蚊虫多,也不安全,同时,在露天露宿一般气温比帐篷里低5度左右,故要多加衣物,以防着凉。 另一种露宿的方式就是用吊床,吊床的优点是不会被地上的动物袭扰(如蛇等爬行动物),并在一些潮湿的地带很适合,用吊床要在睡袋下垫防潮垫,并在吊床上方挂一张防雨布。有一种吊床式帐篷即有防雨蓬,同时还有防蚊虫的纱帐,很适合丛林宿营。 雪屋: 在大雪纷飞的雪天,如果雪地的雪比较厚实,就可以用雪做一个简单的雪屋,这在东北地区的农村,猎人们就熟悉这种办法。建盖雪屋必须要有比较压实的雪,再用铁铲等物切割建盖,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不过多的研究特殊条件下的露营方法。 野外作息: 合理的户外作息安排是保障身体良好状态的重要途径,常常会由于激动、兴奋等原因,大家在篝火旁一聊就没完,或者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从而影响正常的休息。这要特别注意,因为大家活动了一天,身心都比较疲劳。这时队长应当规定统一的作息时间,如不超过夜间12点休息,早上不超过7~8点起床,尤其要强调要统一,不能因个别人而影响整体。 下面就介绍一些简单的野外生存常识。 第一、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军人在没有地形图和指北针等制式器材的情况下,要掌握一些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的方法。 利用太阳判定方位非常简单 可以用一根标杆(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后,当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就是东西方向。与AB连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 利用指针式手表对太阳的方法判定方向。 方法是:手表水平放置将时针指示的(24小时制)时间数减半后的位置朝向太阳,表盘上12点时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假如现在时间是16时,则手表8时的刻度指向太阳,12时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 夜间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能熊星座(即我们人称的北斗星)。该星座由七颗星组成,开头就像一把勺子一样。当找到北斗星后,沿着勺边A、B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指示的方向就是北方。还可以利用与北斗星相对的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5颗与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组成,形状像W。在W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利用地物特征判定方位是一种补助方法。 使用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独立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树桩上的年轮线通常是南面稀、北面密。农村的房屋门窗和庙宇的正门通常朝南开。建筑物、土堆、田埂、高地的积雪通常是南面融化的快,北面融化的慢。大岩石、土堆、大树南面草木茂密,而北则易生青苔。 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切勿惊慌失措,而是要立即停下来,总冷静地回忆一下所走过的道路,想办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标志重新制定方向,然后再寻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退回于原出发地。 在山地迷失方向后,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向什么方向走。通常应朝地势低的方向走,这样容易碰到水源、顺河而行最为保险,这一点在森林中尤中为重要。因为道路、居民点常常是滨水临河而筑的。 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而令人无所适从时,首先要明确要去的方向,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若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无法判定,则应先走中间那条路,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错了路,也不会偏差太远。 第二、复杂地形行进方法 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要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行进时,能大步走就不小走。这样几十公里下来,可以少万许多步。疲劳时,应用放松的慢步来休息,而不停下来。攀登岩石时,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确定攀登的方向和路线。 攀登岩石的基本方法是“三点固定”法,即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剩余的一手或一脚,使身体重心上移。手脚要很好地配合,避免两点同时移动,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 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攀登时,身体稍向前倾,全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不要过大过快。坡度大于30度时,一般采取“之”字形攀登路线。攀登时,腿微曲,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在行进中不小心滑倒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但直两腿,脚尖翘起,使身体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的速度。这样,就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千万不要面朝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 河流是山区和平原地区经常遇到障碍。遇到河流不要草率入水,要仔细地观察之后再确定渡河的地点和方法。山区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温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时,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应当用一根午子支撑在水的上游方向,或者手执重达15~20公斤石头。集体涉渡时,可三人或四人一排,彼此环抱肩部,身体最强壮的位于上游方向。 第三、采捕食物的方法 野外生存获取食物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猎捕野生动物,另一种是采集野生植物。 猎捕野生动物首先要知道动物的栖息地,掌握动物的生活规律,然后再采取压捕、套猎、捕兽卡以及射杀等方法进行猎捕。这需要在专家指导下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后才能真正掌握。下面仅简单介绍一下可食用昆虫和可食野地生植物的种类、食用方法。 目前,世界上人们在食用的昆虫有蜗牛、蚯蚓、蚂蚁、知了、蟑螂、蟋蟀、蝴蝶、蝗虫子、蚱猛、湖蝇、蜘蛛、螳螂等。人们对吃昆虫虽然不习惯,甚至感到厌恶,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维持生命,保持战斗力,继而完成任务,不防一试。但是应注意,一事实上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虫体内的寄生虫进入人体,导致中毒或得病。 常见的可食昆虫有,蝗虫;浸酱油烤着吃,煮或炒也可以;螳螂:去翅后烤或炒,煮也可以;蜻蜓:干炸后可食:蝉:生吃或干炸,幼虫也可食;蜈蚣:干炸,但味道不佳;天牛:幼虫可生食或烤;蚂蚁:炒食,味道好;蜘蛛:除去脚烤食;白蚁:可生食或炒食;松毛虫:烤食。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等。对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是野外自下而上知识的主要内容。我国地域广大,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种左右。我国常见的可食野果有:山葡萄、笃斯、黑瞎子果、茅莓、沙棘、火把果、桃金娘、胡颓子、乌饭树、余甘子等,特别是野栗子、椰子、木瓜更容易识别,是应急求生的上好食物。常见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刺儿草、荠菜、野苋菜、扫帚菜、菱、莲、芦苇、青苔等。野菜可生食、炒食、煮食或通过煮浸食用。 但是,一般人需要在专家指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这些知识,这里介绍一种最简单的鉴别野生植物有毒无毒的方法,供紧急情况下使用。通常将采集到植物割开一个小口子,放进一小撮盐,然后仔细观察是否改变原来的颜色,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第四、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获取饮用水的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条是挖掘地下水,另一种是净化地面水。我们只介绍一下从地表水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饮用。下雨时,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头盒、杯子、钢盔等容器收接雨水。 当没有可靠的饮用水又无检验设备时,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温度、水迹,概略鉴别水质的好坏。纯净水的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杂质多。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时常带有一些异味。地面水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水温低而恒定。如果所取样的水不符合这些规律,则水质一般都有问题。此外还可以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无斑迹,如有斑迹则说明水中有杂质,水质差。 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从断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饮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时,可在离水边1~2米的沙地上挖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较之直接从河湖中提取的水清洁。 在野外,可以用饮水消毒片、漂白粉精片以及明矾等药品净化水。在专家指导下,还可用一些含有粘液质野生植物净化水。切记,不论多么口喝,都不要饮用不洁净的水,万不得已时,也要把水煮开再喝。 第五、野外常见的伤病的防治 昆虫叮咬的防治:在野外为了防止昆虫的叮咬,人员应穿长袖衣和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宿营时,烧点艾叶、青蒿、柏树叶、野菊花等驱赶昆虫。被昆虫叮咬后,可用氨水、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卡痒消毒。 蚂蟥是危害很大的虫类。遇到蚂蟥叮咬时,不要硬拔,可用手拍或用肥皂液、盐水、烟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盘处,或用燃烧着的香烟烫,让其自行脱落,然后压迫伤口止血,并用碘酒涂搽伤口以防感染。部队行进中,应经常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为4~8小时。此外,将大蒜汁涂抹于鞋袜和裤脚,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作用。 昏劂:野外昏劂多是由于摔伤、疲劳过度、饥饿过度等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脸色突然苍白,脉搏微弱而缓慢,失去知觉。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一般过一会儿便会苏醒。醒来后,应喝些热水,并注意休息。 中毒:其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胃疼、心脏衰弱等。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洗胃,快速喝大量的水,用指触咽部引起呕吐,然后吃蓖麻油等泻药清肠,再吃活性炭等解毒药及其他镇静药,多喝水,以加速排泄。为保证心脏正常跳动,应喝些糖水、浓茶,暖暖脚,立即送医院救治。 中暑:其症状是突然头晕、恶心、昏迷、无汗或湿冷,瞳孔放大,发高烧。发病前,常感口喝头晕,浑身无力,眼前阵阵发黑。此时,庆立即在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裤带,使全身放松,再服十滴水、仁丹等药。发烧时,可用凉水浇头,或冷敷散热。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容穴使其苏醒。 冻伤:如发现皮肤有发红、发白、发凉、发硬等现象,应用手或干燥的绒步磨擦伤处,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冻伤,轻度冻伤用辣椒泡酒涂擦便可见效。如生身体冻僵的情况,不要立即将伤者抬进温暖的室内,应先磨擦肢体,做人工呼吸,待伤者恢复知觉后,再到较温暖的地方抢救。 蜇伤:被蝎子、蜈蚣、黄蜂等毒虫,伤口红肿、疼痒,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要先挤出毒液,然后用肥皂水、氨水、烟油、醋等涂擦伤口,或用马齿苋捣碎,汁冲服,渣打外敷。也可用蜗牛洗净捣净后捣碎涂在伤口上。此外,蒜汁对蜈蚣咬伤伤有疗效。 三、野营装备清单 背包、帐篷、睡袋、防潮垫; 毛巾、肥皂、牙刷、牙膏、梳子、镜子; 内衣裤、御寒衣物、防风雨衣裤、登山鞋、鞋垫、袜子、帽子、手套,太阳镜、防风镜; 饭锅、饭盆、勺子、杯子、水壶、打火机、防潮火柴、炉子、燃料、盐、调料、净水药片; 食品、水、巧克力、奶糖、口香糖(代替刷牙)、高级营养素(如善存、金施尔康等); 瑞士军刀或其它多用刀、斧头、锯子、铲子、背包带或 25米辅绳、别针、塑料布、铝箔、塑料袋、报纸、卫生纸、湿纸巾、针线包、石灰或香烟(泡水后撒在帐篷外防虫)、净水吸管; 地图、指南针、GPS、海拔表、照相机、收音机、采访机、望远镜、温度计、闹表,纸、笔; 电筒、头灯、备用电池、灯泡; 医药包:纱布、绷带、棉花、创可贴、碘酒、止血带、三角巾、体温计、感冒药、止痛药、晕车药、肠胃药、消炎药、外伤药、驱虫药、蛇药; 现金、信用卡、身份证 外出露营有忠告 1、穿长裤。最好不要是牛仔裤,湿了以后贴在身上非常难受,而且不容易干。 2、帽子最好是周边有沿的那种,防止树上掉下个可爱的小精灵吻你的脖子。 3、别被ECHO吓到了,减负登山反而是个大问题,特别是MM们。 4、自已带上垃圾袋好吗? 5、还有什么大家补充吧。 个人装备: 首先是长衣长裤加手套。这边山里树多草长,短打扮肯定是身上 划许多血道道。最好再加上帽子。 其次,为了防止晚上喂蚊子,防蚊子的东西一定不能少。 第三,一双好鞋子非常重要,一定要穿顺脚、好用的鞋,别和你 的新鞋在路上磨合。 第四,可以洗干净点西红柿、黄瓜带上,走累了后,吃点这个, 感觉是很好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水不能少带。天气热,水不够喝是不行的, 比照上次三洲田的经验,应该照每天2升水准备,也就是说,每 人背四升水,够重的呀。 集体装备: 建议带一些色彩鲜艳的布条,树上、叉道口做标记用,万一迷 路能顺着标记原路回来,而且要是有人晚来投靠,也就可以顺 藤摸到瓜了。 带上几个大塑料袋,装走垃圾。 ,,,,,,,,,,,,,,,,,, 谢谢~~~
文章TAG:部队野外帐篷用电吗部队野外帐篷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