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户外 > 知识 > 全景怎么做成视频,我有一张全景图想把它做成视频那种从左向右平推镜头的视频

全景怎么做成视频,我有一张全景图想把它做成视频那种从左向右平推镜头的视频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14 04:35:00 编辑:户外旅行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我有一张全景图想把它做成视频那种从左向右平推镜头的视频

给它加一个移动滤镜应该能实现类似于视频的效果。

我有一张全景图想把它做成视频那种从左向右平推镜头的视频

2,有人教我怎么制作vr的是视频吗要360度都可以看到的

虚幻4可以渲染全景图,你可以用蓝图输出序列帧形成全景视频。然后你需要一个载体(支持全景的播放器)以全景模式播放。你渲染的全景视频就会卷成球体,可以360度看。这就是全景视频的原理。任何能渲染全景图的软件都可以做全景视频。比如3dsmax。不过虚幻4这种游戏引擎方便点,渲染快。当然最简单的是买个全景相机直接拍照。。。就是比较贵

有人教我怎么制作vr的是视频吗要360度都可以看到的

3,如何制作全景视频开头是场景缩图点开变成全景这是如何实现的 搜

第一步,我们拿到6个go pro相机,通过机架将6个gopro镜头拼接成如下图所示。再将相机支架固定到三脚架、云台、头盔等设备上。第二步,根据说明书,按照指示,使用遥控器将6只相机全部开机。进行wifi遥控器与相机进行一一配对。第三步,对拍摄下来的6个视频屏幕进行拼接设置,达到同步。第四步,录制开始。按开始录制。拍手掌发出3声爆破音。用拍手进行定位,可以使6台机器输出视频,后面剪辑处理比较方便。录制进行中…结束时,再按结束录制。第五步,最后,样片测试。对成片拼接剪辑之后,进行视频播放测试,不断调整,后期再剪辑,润色。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制作全景视频开头是场景缩图点开变成全景这是如何实现的  搜

4,如何制作360全景视频

需要多面的摄像机吧,球状的。或者是使用无人机之类的可以操控旋转,这个比较麻烦咯
360度全景技术是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逐步流行的一种视觉新技术。全景虚拟现实(也称实景虚拟)是基于全景图像的真实场景虚拟现实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全方位互动式观看真实场景的还原展示。在播放插件(通常java或quicktime、activex、flash)的支持下,使用鼠标控制环视的方向,可左可右可近可远。使观众感到处在现场环境当中,好像在一个窗口中浏览外面的大好风光。丁丁猫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全新视觉效果推介、宣传和展示方案的选择。

5,怎么做全景

360全景不是凭空生成的,要制作一个360全景,我们需要有原始的图像素材,原始图像素材的来源可以是: A、在现实的场景中全景拍摄得到的鱼眼图像 B、建模渲染得到的虚拟图像 第一个步骤:打开软件,导入图像素材; 第二个步骤:点击拼合按钮,等待软件自动拼合; 第三个步骤:直接预览/发布拼合结果;
运用数码相机对现有场景进行多角度环视拍摄之后,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后期缝合,并加载播放程序来完成三维虚拟展示。全景图通过广角的表现手段以及绘画、相片、视频、三维模型等形式,尽可能多表现出周围的环境。通过对专业相机捕捉整个场景的图像信息或者使用建模软件渲染过后的图片,使用软件进行图片拼合,并用专门的播放器进行播放,即将平面照片或者计算机建模图片变为全景地图,用于虚拟现实浏览,把二维的平面图模拟成真实的三维空间,呈现给观赏者。如果你觉得百度的实景图不多,那你可以选择去看腾讯地图的街景地图。腾讯街景地图覆盖中东部大中城市及西部著名旅游路线照片,凡是有蓝色道路的地方都有街景图,点击便可进入查看。

6,微信VR全景怎么制作具体步骤是什么

拍摄制作VR全景图的步骤:  1、选择器材、拍摄照片:  目前市面上除了百度地图等大平台在用全景相机拍摄VR全景图以外,大部分的个体或从业者都是使用单反相机+广角镜头或者鱼眼镜头为需要的企业拍摄VR全景图。VR全景图是由多个照片拼接起来的,因此拍照的时候各个角度一定要有一部分的重叠,这样才能保证拼接的时候更好操作。  在拍摄时找好定点以后,在放置三脚架和云台时,一定要检查好相机、云台刻度等细节问题,然后针对不同的焦距镜头选择拍摄张数。  2、拼接、美化图片:  所有场景拍摄完成以后导出图片,可以使用软件直接批量拼接,或者使用手工每个场景每个场景单独处理。  目前市面上很多拼接图片的软件大多数是汉化破解版,想要学习就选择其中一个,然后看一下教程练习熟悉就行了,拼接以后的图片一般要求是2:1比例最低分辨率4000*2000的图片,这个时候可以用ps对拼接完成以后的图片进行美化处理,有瑕疵的地方进行修饰。  3、选择VR全景图处理软件平台:  在第二步拼接、美化以后的图片还不算是真正的VR全景图,需要上传到专业的VR全景图处理软件或者平台才能看到效果。九商VR云全景制作平台除了提供流畅的在线存储分享以外,还提供了VR全景图最基本的班级制作功能,对于VR全景图有特殊要求的比如在全景图中插入视角、热点、沙盘、遮罩、音乐、视频等功能,九商VR云平台也提供了这些功能,这是一般的免费软件无法比拟的。  做完这三部基本上一张完整的VR全景图就出来了,上传到九商VR云平台以后还可以把做好的VR全景图分享给朋友,供朋友欣赏,对于专业的从业者,则只需分享链接就可以向客户交差了,还可以直接放到网站上。
1. 使用三脚架拍摄,可以让你拍摄的照片保持清晰,用户常常会遇到在没有三脚架辅助的情况下进行全景拍摄,这个时候要确保你站在一个地点,当你转动身体拍摄每张照片的时候都应该让数码相机靠近身体。另外在拍摄期间不要从最初的拍摄地点移动,尽量站得平稳一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模仿有三脚架的环境,尽量把照相机端平端稳,绕着一个点旋转。2. 垂直拍摄,而不是水平拍摄,同一地方多拍几张,照片边缘变形才会更少,全景照片看起来才会更好。3. 相机的白平衡最好设置为阴天,如果设置为自动,那么白平衡在每张照片上都可能出现变化,这样非常不好。4. 半按快门,设置暴光然后观察取景器,纪录下光圈值 和快门速度,现在把相机设为M挡,调到刚才纪录下的数值,如果不这么做,那就是自动暴光,那样每张照片的暴光就可能会不同。以后在PS里面调暴光会让你疯掉。5. 如果给第一张对焦,那么以后就关掉对焦,那样相机就不用为每一张重新对焦了否则会非常糟糕。6. 在拍第一张以前,最好用手指在镜头前拍一张,因为,你要拍的不是一张照片,而是几张或者无数张,除非你对这个景物非常熟悉,否则你会不知道从那里开始拍摄的,拍完最后一张也用同样的方法重复这个操作。7. 每张照片重叠20%--25%.确保第一张照片有1/4出现在第二张照片里/每张至少有20%重叠。那样PS才会很轻松的把它拼接好,这一点很重要。8. 快速拍摄,如果云朵再风景后移动,特别要快速拍摄,每张照片间隔最好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全景照片上的有些东西会有所改变,比如,灯光,云朵,这样,事情就搞砸了。VR全景照片合成流程第一步: 导入数据启动Pano2VR软件,点击“选择输入”,会新弹出输入对话框,在“全景图”中选择“打开”,选择刚才在PTGui Pro软件中拼接好的“haibian.jpg”文件。类型默认是“自动”。路径不变 ,点击“确定”。第二步:转换图片选择“转换输入的图片”,在类型中选择“立方体面片”,输出文件中把文件名改为“haibian.tif”,其它参数不变。点击“转换”后,我们发现图片转换成6个立方体面片,立方体面片对应六个tif格式文件的图片,前四个文件haibian_0.tif,haibian_1.tif,haibian_2.tif,haibian_3.tif表示水平方向的4张图片,haibian_4.tif表示天,haibian_5.tif表示地。一般情况,前四个文件都不需要修改,各别时候表示“天”的那张图片要用photoshop处理(方法和处理地的方法一样)。表示“地”的那张图片一般都有一个黑洞,要用photoshop把它修补好。第三步: 在photoshop中处理图片。在photoshop中打开haibian_5.tif文件,在左边的工具栏中选择“修补工具”,上方的工具栏中要选择“目标”用鼠标选择一块颜色正常的区域,把这个区域拖动到黑色的区域即可。若一次操作没有完全去除黑色区域,可以多次操作该步骤。注:在photoshop中处理完图片后一定要保存图片(不需要另存)。第四步:生成完整的全景图(1)继续打开Pano2VR软件(在photoshop中处理图片时,Pano2VR软件和PTGui Pro是不能关闭的,最小化即可),点击“选择输入”,点击确定。这时,下方的黑洞就消失了,再次点击“转换输入的图片”,把宽改为6324,这个宽度要和PTGui Pro中的宽度一样。修改输出文件:haibian.tif,最后点击“转换”。就制作成了一个完整的tif格式的图片。希望对你有帮助!
1、拍摄地点拍一张好的全景照片最关键的一点是选择一个好的的拍摄地点。令人震惊的全景照片通常是雄伟的雪山,但这不是初学者的合适选择。只要视野开阔,你可以选择一些大气场景,比如山或者你自己的城市。2、设置相机首先,如果你的相机有全景拍摄模式,你直接使用它就可以了,这种模式非常有用,它可以确保你的照片有相同的曝光率。如果没有,则需要使用手动模式,并根据情况选择曝光。拍摄期间,必须确保每张照片的曝光设置相同。在正式开始拍摄之前,您可能需要尝试几次,然后选择最适合所有照片的曝光方式。此外,白平衡最好使用手动模式。3、如何拍摄在拍摄过程中,请记住为每张照片留出一定的重叠区域,以确保稍后拼接照片时场景的连续性。全景照片最重要的一点是拍摄方向。拍摄过程中必须避免相机的任何垂直移动或倾斜。为此,最好使用固定的三脚架,不要手持拍摄。4、编辑照片在以后的编辑中,还需要确保所有照片都以相同的方式处理。拼接照片时有许多软件可供选择。大多数小伙伴会选择使用lr调色、ptgui拼接、酷雷曼上传。5、实践现在剩下的工作就是是自己实际拍摄。一旦你觉得自己掌握了这项技术,你就可以爬到山顶拍一些非常震撼的照片。离开前记得查看天气预报。选择一个好天气会帮助你成功。除了风景,别忘了还有许多其他的机会,例如垂直全景照片、城市风景或建筑物。
变成flsh,论坛是可以上传flsh插件的。具体操作可以查找:如何用pano2vr制作flash全景图。

7,全景视频怎么拍

1、投影方式全景拍摄并非是多么时新的一个概念,事实上它甚至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韩熙载夜宴图》:当然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体验,就算我们把这幅长画给卷成一个圆筒,然后站在中心去观看,也依然会觉得缺失了一点什么,没错,一个明显的接缝,以及头顶和脚下两片区域的空白。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很简单的,因为宋朝人并没有打算把这幅画做成沉浸式的体验——当然这是废话——真正的原因是,画面对应的物理空间视域并没有达到全包围的程度,也就是水平方向(经度)360度,垂直方向(纬度)180度。没错,说到这里,你一定想到了这张图:类似这样的世界地图也许在你家里的墙面上已经贴了有一些年头了,也许自从升上大学之后你从未正眼瞧过它,但是它却符合一张全景图片需要的全部条件,你把它放到各种vr眼镜里去观看的话,就宛若陷入了整个世界的环抱当中。这种能够正确地展开全物理视域的真实场景到一张2d图片上,并且能够还原到vr眼镜中实现沉浸式观看的数学过程,就叫做投影(projection)。而那张看起来平凡无奇的世界地图,使用的就是一种名为equirectangular的常见投影方式,它的特点是水平视角的图像尺寸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持,而垂直视角上,尤其是接近两极的时候会发生无限的尺寸拉伸。下图中对于这种投影方式的拉伸现象体现得更为明显,注意看穹顶上的纹路变化,越是靠近画面的顶端,就越是呈现出剧烈的扭曲变形。幸好,vr头盔和应用软件的意义也就在于将这些明显变形的画面还原为全视角的内容,进而让使用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包围感。然而全景图像的投影方式远不止这一种,比如最近刚刚发布的理光theta s以及insta360全景相机,就采用了另外一种更为简单而有效的投影策略:通过它的两个鱼眼摄像头输出的画面,各自涵盖了180度的水平和垂直视场角,然后将两个输出结果“扣”在一起就是全视域的沉浸式包围体了。当然,这种名为fisheye的投影方式,生成的2d画面事实上扭曲变形是更加严重的。而通过图像重投影处理的方式将它变换到vr眼镜中显示的时候,受到图像采样频率的限制(或者通俗点说,像素点大小的限制),这样的扭曲被还原时会多少产生一定程度的图像质量损失,因而也可能会造成全景内容本身的质量下降。由此看来,作为全景内容的一种重要承载基体,投影图像(或者视频)不仅应当完整包含拍摄的全部内容,还要避免过多的扭曲变形以免重投影到vr眼镜时产生质量损失。那么,除了上述两种投影方式之外,还有更多方案可以选择吗?答案是,当然了,而且有的是!比如墨卡托投影(mercator),它沿着轴线的拉伸变形比equirectangular更小,对应实际场景的比例更为真实,但是垂直方向只能表达大约140度左右的内容;又比如equisolid投影,也有人称之为“小行星”或者“720度”全景,它甚至可以把垂直方向的360度视域都展现出来,但是前提是使用者并不在乎巨大的扭曲变形可能带来的品质损失:那么,有没有什么投影方式生成的画面,是能够覆盖至少360度水平方向和180度的垂直方向,并且没有任何画面的扭曲变形呢?答案是:没有扭曲变形的单一图像投影方式,是不存在的。然而,如果投影的结果画面不是单一图像的话,方法还是有的:如果你正好是一位图形开发或者虚拟现实软件开发的从业者的话,这张图对你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这就是cubemap(立方体图像)。它相当于一个由六幅图像拼合组成的立方体盒子,如果假设观察者位于立方体的中心的话,那么每幅图像都会对应立方体的一个表面,并且在物理空间中相当于水平和垂直都是90度的视域范围。而观察者被这样的六幅画面包围在中心,最终的视域范围同样可以达到水平360度,垂直360度,并且画面是绝对不存在任何扭曲变形的。如下:是一种很理想的投影结果了,并且如果你恰好懂得使用一些离线渲染软件或者插件来制作和输出全景内容的话,这一定是最合适的一种选择。然而,在实际拍摄当中我们却几乎不可能用到这种立方图的记录方式,原因很简单——我们现有的拍摄设备难以做到。2、拼接与融合如果说有六台摄像机,它们的fov角度被严格限定为水平和竖直都是90度,然后造一个一丝不苟的支架,把这六台摄像机牢固而稳定地安装到支架上,确保它们的中心点严格重合在一起,并且各自朝向一个方向——这样的话,输出的图像也许能够正好符合立方图的标准,并且可以直接使用。然而,无论摄像机镜头的感光面积,焦距参数(以及因此计算得到的fov视场角度),还是支架的钢体结构设计与制作,都无法确保精确地达到上面要求的参数,几mm的光学或者机械误差看似无伤大雅,但是对于严丝合缝的立方图图像来说,必然会在最终呈现的沉浸式场景中留下一条或者多条明显的裂缝。更何况还有支架运动时产生的振动问题,以及相机镜头老化产生的焦点偏移问题,这些看似细小的麻烦各个都足以让我们刚刚构建的理想物理模型化为泡影。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幸好我们还有解决的办法——没错,如果在拼接的地方留下足够大的冗余,然后正确识别和处理两台摄像机画面重合的区域,这样不就可以做到六幅画面的输出和组成全景内容了吗——而这正是全景内容制作的另一大法宝,图像的拼接与边缘融合。下图是360heros系列全景摄像机。它使用了6个gopro运动相机以及一个支架来辅助完成拍摄,这六台相机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如果采用4x3宽视角设定的话,其水平和垂直fov角度约为122度和94度。在全景视频拼接和输出软件中读取六台摄像机的输入流或者视频文件,并且设置它们在支架上的实际方位信息(或者直接获取数码相机本身记录的姿态信息)。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足够覆盖全视域范围的视频内容。正如我们之前所描述的,因为无法做到精确的对齐,因此需要在每台相机的视域角度上提供必要的冗余,因而得到的视频画面互相之间会存在一定的交叠关系,直接输出全景画面的时候,可能会存在明显的叠加区域或者错误的接边。虽然目前几种常见的全景视频处理工具,诸如videostitch,kolor等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边缘融合功能,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免不了要自己手动去裁切和调整这些边缘区域(例如下图中使用ptgui来进行各幅画面接缝的修正),择取画面质量更高或者畸变更小的边缘区域,并且确保画面之间是严格对齐的。这样的工作耗时耗力,并且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作为输入源的画面必须能够覆盖360度全视域并且存在冗余。正如我们之前所计算的,如果采用六个相机拼装的方式,那么每个相机的fov角度不应小于90度,对于gopro hero3系列相机来说,此时必须采用4x3的宽视域模式,如果是16x9的宽高比设置,那么垂直方向的fov角度很可能无法达到要求的数值,进而产生“无论如何都拼接不上”的问题——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在支架上调整各个相机的朝向角度,或者增加相机的数量,来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不过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采用接近1x1的宽高比的宽视域相机都是一个更为理想的选择。如果只是为了输出一张全景图片的话,那么上面的步骤通常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不需要再考虑更多的事情。但是,不会动的图片是很难让戴上vr头盔的人哇哇大叫的,能看到身边战火纷飞,或者野鬼出没的动态景象才更加刺激。如果你正在考虑如何制作如是的vr电影,那么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出来,那就是——同步性——简单来说,就是你手中所有的摄像机如何精确保证同时开始,以及在录制的过程中保持帧率的一致性。这看起来似乎并不算什么问题,然而如果两台摄像机的开始时间不一致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它们的对齐和拼接结果——甚至如果场景中存在大量的动态元素或者相机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改变的话,结果可能根本是无法对齐的。因此,对于需要大量摄像机同时参与的全景拍摄工作而言,同步开始以及同步录制的需求就变得分外重要了。要从硬件上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到“同步锁相”(genlock)的技术,即通过外部设备传递时间码来控制各台相机的同步运行(典型的例如red one专业电影摄像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摄像机都具备专门的genlock接口,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一些传统或者是看起来略微“山寨”的同步方法,例如:路见不平一声吼……在拍摄开始的时候,演员大吼一声,或者用力拍一下巴掌。然后在进行拼接的过程中,找到每个视频当中吼声对应的时间节点,作为同步开始的位置,然后再进行全景视频的拼接。这种方法虽然并没有什么精确性可言,但是同样没有开销什么额外的成本;但是确保了基本的同步起始位置之后,再进行视频的细微调节和拼缝工作,却无疑从相当程度上简化了后期制作的难度。类似的方法还有给所有的摄像机蒙上黑布,然后开始拍摄的时候快速抽走,等等。总之在硬件条件无法完全具备的前提下,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了。3、立体与伪立体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之前讨论的所有全景视频的拍摄过程都忽略了一个要点:无论采用何种投影方式,生成的都只是一幅360度的全景内容,放在pc或者网页端去观看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要将这样的内容输入到vr头盔显示器上,结果恐怕是不正确的。为了将画面赋予立体感并呈现到人的眼中,我们提供的内容必须采用左右眼水平分隔显示的模式:这看起来只是将原来的全景画面复制了一份而已,但是悉心观察的话,在靠近画面边界的位置就会发现,左右画面的内容存在了一定的偏移。因为人的双眼是存在一定的视角差的,双眼各自看到的图像有一定的差异,再通过大脑的解算就可以得到立体的感受。景物距离人眼越近,这种视差就越明显,远处的景物则相对没有很强的立体感。而任何一种现有的vr眼镜,都需要通过结构的设计确保佩带者的左右眼都只能看到实际屏幕的一半,也就是分别看到分隔后的左右眼画面内容,从而模拟了人眼的真实运作机制。这种情形下,全景内容的拍摄设备也需要做出一些对应的改动,比如将原来的6台相机改成12台相机,即每个方向都有左右眼两台相机负责拍摄;支架的构建形式也因此与原来的设计大相径庭(图中为360 heros3 pro12,使用了12台gopro运动相机)。对于拼接和融合软件来说,倒是并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做的,只是要先后两次读取六个视频流,处理后输出两个不同的全景视频,分别对应左右眼的画面内容。之后再通过后期工具或者应用程序将它们合并到一幅画面中即可。当然了,另辟蹊径的路子也有很多,比如从2011年就震动了kickstarter的众筹者,却直到如今vr全景应用大火却依然没有按期发出的panono,它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均匀分布在球体上的36个摄像头来拍摄,拼接并得到左右眼的全景图像。这个设计虽然看起来拽得飞起,实际上却是万变不离其宗:朝向不同方向的36台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叠加在一起足以覆盖水平360度和垂直360度的视域范围,并且一定可以覆盖两遍!再加上自身精准的结构设计和安装姿态,这样就能够从内部准确计算出拼接后的全景图像,并且直接按照左右眼两幅图像的标准输出视频流或者文件,其能够输出的实际分辨率也是相当可观的。与之相仿的还有bublcam(四个遍布球身的超大广角镜头),nokia的ozo(8个遍布球身的广角镜头),以及jaunt研发中的产品等等。它们都具备直接输出立体形式的全景内容的能力。当然了,最不济的情形下,我们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自己假造一种立体模式……将原始的全景画面复制成两份,其中一份向左偏移一点,另一份向右偏移一点,然后各自做一个轻度的透视变换(为了模拟视线角度的偏转)。这样构成的“立体”画面在多数情形下也具有一定的立体欺骗效果,但是对于近处的景物,或者左右眼画面中的景物存在遮挡关系的时候(比如模拟脸贴在门上,一只眼被门闩挡住的情景),则会有明显的瑕疵。当然了,对于依然对vr全景内容处于懵懂阶段的爱好者来说,这也许暂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了。
全景视频的拍摄要求设备,技术,机器,团队都很专业,俗话说的好,内容为王,想要制作一个好的内容,技术肯定得过硬啊,当然了,后期制作也是不可以忽视的一个大头,总之就是各个方面都得相互的配合才行。你可以看下icloudwave的全景视频,VR的沉浸感是没话说的。
文章TAG:全景怎么做成视频全景怎么做成

最近更新